切换城市

首页
讲师查询 课程超市 免费比价 内训众包
王若文

王若文 按效果付费 暂无评分

管理能力 领导力

讲师官网:http://wangruowen.sougen.cn/

付费查询讲师联系方式(无需注册 扫码即可)
仅需5.00元查询讲师或助教联系方式,仅限聘请讲师授课

立即购买

王若文二维码
扫一扫讲师移动官网
任意分享朋友圈

疯狂的知识爆炸

发布日期:2015-08-21浏览:1815

今天,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手机微信收到各类新鲜干货的知识,知识爆炸远远比当年的原子弹爆炸要厉害得多。区别在于,后者给我们带来灾难和恐惧,前者给我们带来福音与享受。
特别是热爱学习的老板受益最多。过去,惟有交钱去听培训课,才有可能获取前沿的信息与知识,今天坐在家里就可以做得到,只要你能准确地加入几个微信圈,或者有一些热心的微信“转友”,一切都轻松搞定。
问题是,面对如此多的知识信息,怎样才能做到节省时间、各取所需,不为纷繁骚扰呢?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分析今天知识爆炸的特点,把握住相关规律,才可以轻松应对。
一、 广告型轰炸:有知识点
广告有两类,一类是来自MBA、经理人社团的,一类是来自培训机构、销售公司的。前者一般都有丰富的知识,后者相对比较少。
前者,目的在于广告,但会披上知识的外衣,以诱导式吸引你关注,至少表明自己还活着。这就类似于茅台酒的广告,只是告诉你酒厂依然存在,同时会带给你真的酒。假设你需要某些知识,恰恰是某个机构长期在提供的,你就可以细心地淘到。
后者,目的在广告,内容也全部是广告,没有太多的知识,或者说因为自创体系的知识较少,没法拿出来跟你分享,或者说一分享就完了。你不要试图在这些广告里去淘什么知识。
建议:保留好的圈子,取消不好的圈子,别浪费时间和空间,不利于你查阅。
二、 炒作型轰炸:无知识点
炒作大多是个人和公司水军干的事情,跟广告类似,差别就在于其时间段非常精准,过了时就没有了。广告都知道适当披上知识的外衣,让你从爱上外衣开始爱上其内容,甚至产生对她的依赖,炒作则完全没有这样的艺术和意识。
建议:直接删除。
三、 转载型轰炸:有知识点
转载通常是已经阅读过的人觉得相关知识点确实不错,至少在她看来是很优秀的,就迫不及待地要分享给她的朋友圈,一般来说,转载内容都是精华中的精华。比如我的圈内yoyo.yang和小鱼,她们就帮助我丰富了很多培训知识,都是新鲜干货。
不过,你也要仔细去淘。转载的人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,转载会依赖自己的阅读与心情。像yoyo.yang和小鱼的转载,80%以上我是必看的,而且一定会第一时间把精华吸收出来。但也有很多转载者会让你感觉不爽,原因就是他的转载似乎已经把自己变成了作者,比如某个老板的言论确实很有价值,但在他转载的时候,就觉得身份不符合,他自己还在住窑洞,却在冒充老板教训着我们,有些厌恶。厌恶归厌恶,知识还是不能拒绝。
更可怕的是,有不少的转载者会出现张冠李戴、以讹传讹、添油加醋的情形。他们会把一段话一会儿套在这个大师的头上,一会儿又套在另一位大师的头上,甚至把某些内容变更了,你会觉得很恶心,甚至完全失去信任。这样的知识往往属于鸡血型激素,不取也罢。
建议:保留某些人,去掉某些人。
四、 肉弹型轰炸:无知识点
这类内容往往以真假娱乐消息为主,没有真伪之分,没有来源可溯,完全是不靠谱的八卦。
如果你是为了获取知识,那就直接删除相关的人,而不仅仅是删除其发的内容;如果你有的是时间,希望能从娱乐中获取更多的娱乐,倒是值得。
五、 攀比型轰炸:有知识点
攀比型的产生就是虚荣心在作怪。越来越的人加入微信圈后,看到别人都像神仙圣人一样那么有智慧、有见地,“我”为什么就不行呢?于是,开始对自己逼迫性思考,慢慢地也琢磨出一些道道来,急于分享给圈内的朋友,以显示“我还活着”、“我也有智慧”。
往往是这样一些不服输的朋友,越能带来你意想不到的惊喜。他们的东西尽管显得粗糙,加工的还不够精细,但你明显感觉有价值,只要你自己再打磨一下,就变成了闪闪发光的钻石。对这类人,别嘲笑,多鼓励,多分享,多吸收,能一起进步,共同成长。有的时候,不是大师,但语出惊人胜过大师。
建议:珍惜,互通有无。
六、 呻吟型轰炸:无知识点
类似于攀比型,属于不甘寂寞的一类。但是,他们的东西总是无病呻吟,既不是广告,也不是显摆,还不是知识点,就是活着没有事干而又总想干点事,那就在朋友圈里发点东西吧。比如现在开车到了哪里,今天又见到了谁、吃了什么东西、遇见什么新奇,等等,有他不多,无他不少,纯粹在挤占空间的,你就直接删除或者拉入黑名单好了。当然,除非TA就是你的最爱或者亲朋,那就网开一面。
七、 关爱型轰炸:有知识点
这个世界总有一拨特别富有爱心的人,比如贤福开车看到哪里出事了拍下来分享,比如福生看到拐卖小孩想出一个指纹扫描与DNA鉴定,比如张文看到不平的社会现实就拿出来寻求社会大众帮助。这里面是有知识点的,关键是你取自己所需,用于自己的生活、工作思辨,或者也可以再次分享给自己的朋友圈内更多的人。
总而言之,知识无处不在,就看你是否需要。我自从认识了微信,就一直在使用微信,但我属于吸取型,不属于奉献型,也就无所谓定位到上述七种当中的某一种了。换言之,偶尔在微信里露面的不能定论,经常在里面搅水的,一定会被别人定性。你可以有很多朋友,可以天天被知识轰炸,但你不能不明白谁的什么知识对你最有用。还有一个好办法,就像管理时间一样管理你的朋友圈子,那就是重新对你的朋友分类,包括圈子朋友,哪些是天天必看的,哪些是偶尔看的,就能省时省力效率高了。


首家按效果付费的培训众包平台

0755-83802522

周一至周五 09:00-18:00